我认识一个人,一位年轻女性,就叫她Mary吧。她是个很棒的朋友,笑容爽朗,和她在一起总是一件快乐的事。但第一次我抱了她一下时,她僵硬得像块木板。对我来说,和朋友在一起时拥抱或其他随意的肢体接触很自然。但我很快意识到,Mary完全相反。
随着我们关系的加深,我逐渐发现她对他人的身体接触有着很强的抵触。她闪避伸来的手之敏捷,就像舞者一样。说真的,她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方式令人敬佩。
有一天我问了她——因为我就是这么好奇。她的回答简单却意味深长。她耸耸肩说:“这就是我自己,我一直都是这样的。”我不禁佩服她那种坦然面对自我的态度。然后她又补充道:“这只是我个性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那不妨先去做我们提供的这份免费人格测试。
人格特质如何影响我们对触碰的偏好
我们的研究数据支持了Mary对自己的观察。某些人格特质似乎确实在我们如何看待纯友谊性质的身体接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理性思考与内向这两个特质。
根据我们的“触觉感受”调查,大约56%的理性思考类型认同他们喜欢随意的身体接触,比如把手搭在肩上,即使在公共场合。当然,这是多数人了,但和平均79%的情感细腻类型相比,这两种对立人格在态度上的差异十分明显。
在同一份调查中,我们还询问人们是否认为身体接触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这一差异也再次浮现。整体来看,59%的理性思考类型表示认同,而情感细腻类型中有83%持相同观点。
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所有拥有理性思考特质的人都像我的朋友Mary那样排斥接触。事实上,这些图表显示,大多数理性思考类型其实还是能够接受身体接触的——只是程度不如情感细腻类型而已。
如果我们将同样两道调查问题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聚焦于内向与外向两个特质,也能发现类似的对应关系:内向的人通常不太可能喜欢身体接触。
平均来看,65%的内向者表示他们喜欢轻微的肢体接触,而外向者的比例为84%。约70%的内向者觉得身体接触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相比之下,86%的外向者表示认同,内向者特有的保留就显现出来了。
理性内向类型与对随意接触的回避
现在,我们要点名(当然是充满爱意地)。
架构师(INTJ)、逻辑学家(INTP)、物流师(ISTJ),以及在一定程度上,鉴赏家(ISTP),在我们上述两道调查问题中的认同度都相对较低,非常引人注意。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他们就是这样。正如我的朋友Mary——她是个逻辑学家——所说,这只是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当我们观察具有内向与理性思考特质的人对问题 “你是否会通过身体接触来坦率表达自己?” 的回答时,这两个人格特质联合作用的影响就非常明显。
内向型人格大多数都认为自己是比较私密的人,而对其中一些人来说,这种保留甚至会体现在自己的肢体表达上。理性内向者也较少表示他们强烈渴望亲密的关爱(无论是情感上的还是身体上的)。他们的理性思考倾向于优先寻求智力层面的连接,而非通过肢体触碰来表达感激或情感。
考虑到这些人格类型的私密性与理性色彩,接触对他们而言可能显得非常亲密。以架构师为例,近70%的人认为拥抱远不只是随意的行为。虽然不同人格类型对“亲密”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多数人都同意它需要一定程度的信任——而这种信任,理性内向者往往只会给予最亲近的人。
综合来看,这两个人格特质的相互影响确实可以解释为什么理性内向者更可能会抗拒或避免与非亲密关系中的人发生纯友谊性质的身体接触。
回避身体接触的其他因素
我们也必须承认,人格类型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一个人是否会避开随意的肢体接触。
在许多文化中,随意的身体接触(尤其是异性之间)并不常见,甚至被认为不妥。这种文化背景会显著影响一个人对拍拍背或搭肩膀此类举动的感受。
如果将目光从文化视角转向个体层面,家庭背景同样对我们与他人肢体交流的方式影响甚大。我本人是情感细腻类型,但我成长的家庭中从不拥抱。在我十几岁时,只要朋友碰我一下,我就会僵硬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反应。
但我喜欢那种触碰,尽管它让我不舒服。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享受并回报这种随意的肢体接触。这让我与朋友们更加亲近。最终,这种通过友好触碰来交流的方式在我看来变得十分自然。然而,并不是所有在类似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都能拓宽自己的舒适边界,有许多人始终没有这种改变。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还想提及另外两个因素,但不会深入探讨。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它们超出了我的专业范畴和人格理论的研究范围。
第一个因素是临床上称为“触觉敏感”或“触觉防御症”,这是一种感官处理障碍,它不仅影响到身体接触,还包括对任何轻微接触皮肤的刺激产生强烈反应。这种情况通常与神经多样性有关,属于感官系统的极度敏感反应范畴。
第二个因素是虐待。当一个人的身体遭到他人侵犯或虐待时,这会对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方式造成长期影响。
结语
如果你是那个避免身体接触的人,请放心:你绝不孤单,更重要的是,这一点也没有问题。了解并尊重自己的舒适范围和个人界限,是一种健康的表现。
这并不意味着生活中就完全没有尴尬时刻,比如我第一次拥抱Mary的时候。但她接受自己的态度和肯坦率表达的方式——以及我愿意尊重她的这些偏好——正是我们成为亲密朋友的关键所在。
而你知道吗?有时候,每当她特别兴奋时,Mary会主动在我手臂上轻轻捏一下。当然,是在完全她自己愿意的前提下。这一下对我意义非凡,远超过普普通通熟人之间那种热烈的熊抱。因为我知道,她完全信任我,珍视我,就如我珍视她一样。
如果你不喜欢随意接触,你认为你的人格特质对此有何影响?你是如何与他人沟通你的需求和偏好的?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延伸阅读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识别人格特质:理性思考 vs. 情感细腻
- 如何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内向与外向
- 有些人格类型更难接受亲昵
- 自我接纳是每位人生成长旅程中的一部分。欢迎查看我们的高级指南套组,了解人格理论如何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