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R. Tolkien:文字與世界的創造者(《魔戒》人物性格系列)

Alycia’s avatar
本文由人工智慧自動翻譯,可能包含錯誤或不自然的語句。你可以點擊這裡查看英文原文。

「最長的一項工作,往往是那沒開始的那一件。」

J.R.R. Tolkien

透過他的故事,J.R.R. Tolkien 描繪了角色在面對威脅生活方式的邪惡時所必須經歷的困難。某種程度上,書中的場景也映照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與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目睹的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有鑑於此,讓我們先簡要介紹 J.R.R. Tolkien 的生平,再進一步剖析他的性格特質。

生平簡介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生於1892年1月3日,出生地為現今的南非,其父母有普魯士與東德血統。Tolkien 三歲時父親過世,母親只得獨立撫養兩個兒子。由於失去經濟來源,她帶著孩子們回到英國與親人同住。Tolkien 訪親的歲月,特別是在姨媽珍恩農場(名為 Bag End)度過的時光,成為他創作靈感的泉源——尤其是在描寫夏爾的場景時。

他在四歲時已能流利閱讀與書寫,是個熱愛學習的孩子,對植物學與語言學有濃厚的興趣,幼時便已開始學習拉丁文基礎。藝術也是他自小便熱衷的領域,特別擅長描繪植物與地圖。他在童年時代培養出的技能與興趣,為他日後構築奇幻世界與獨創語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許多孩子都會創造,或試圖創造,虛構語言。我從學會寫字開始就這麼做了。」

J.R.R. Tolkien

Tolkien 十二歲時,母親也過世了。他與弟弟被托付給母親摯友 Francis 神父照料,後者依其母遺願,將兩人扶養為羅馬天主教徒。Tolkien 一生都虔誠信仰天主教,而宗教意象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創作,無論是藝術還是詩作皆然。

Tolkien 在青少年時期愛上了 Edith Mary Bratt。但由於 Francis 神父擔心戀情會干擾他的學業,因此禁止他在滿21歲之前與 Edith 聯絡。他們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結婚,二人在1916年成婚後,Tolkien 隨即以少尉身份加入軍隊服役。

他的大部分服役時間都是在法國度過,並參與了索姆河戰役。這場戰爭傷亡慘重,Tolkien 本人也勉強倖免於難。若非他患上戰壕熱而被送離前線,他很可能也將成為其中一位陣亡者。戰爭剩下的時間裡,他在醫院療養,並擔任駐地勤務,被判定體能不適後,終止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深深影響了 Tolkien 對戰爭的描寫、政治觀點以及對人性的整體看法。儘管他甚少公開表達政治立場,但他明確反對共產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亦不贊成使用「大英帝國」一詞。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工業擴張也讓他憂心不已——他認為這正在摧毀自然土地與「簡樸生活」的本質。

一次大戰後,Tolkien 投身學界,先在里茲大學任教,後在牛津大學擔任彭布羅克學院研究員。正是在這段期間,他創作了《哈比人歷險記》和《魔戒》三部曲,並更深入地沉浸於語言與文學的研究之中。

晚年期間,他廣受讚譽,並在1960至70年代間成為「另類文化」社群中備受推崇的作家。儘管他初時對作品受歡迎感到開心,卻不太欣賞自己成為反主流文化偶像的現象。因為這些人的價值觀與他的自由意志主義傾向並不一致。

除了身為教授、作家與藝術家外,Tolkien 亦醉心於語言學與語文考據學(語文考據學是指文獻的口語與書面記錄研究,包括其真偽、原型建立及意義解釋)。他研究並創造出自己的語言,最完整的創作包括昆雅語(Quenya)辛達林語(Sindarin)。他曾表示自己「被那些富有種族與語言意義的事物吸引」,並堅信語言與神話密不可分。

1973年逝世後,他的兒子 Christopher Tolkien 根據他的筆記與未出版手稿發布了一系列作品,包括《精靈寶鑽》。這些著作補足了 Tolkien 生前所創世界與人物的背景,也讓他的傳奇得以延續下去。

性格分析

Tolkien 所創造的世界與語言,數十年來激勵無數人投入奇幻文學的懷抱。對語言的熱忱與豐富的幻想世界想像常常體現在擁有調停者人格的人身上。因此,在我們看來,J.R.R. Tolkien 可說是自信果斷型調停者(INFP-A)的典範代表。

內向

雖是引人敬重的教授與演說者,Tolkien 卻是典型的內向人格,更偏好待在他心中所構築的世界之中。正如比爾博·巴金斯這位角色,他不僅熱衷描寫冒險故事,更熱愛繪製地圖與草圖,藉此賦予幻想生命。

他對朋友極為忠誠,並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去大部分摯友而深受打擊。為了療癒失落與病痛,他並未尋求他人安慰,而選擇沉浸在童話與學術中尋找心理慰藉。

天馬行空

「世界廣闊無垠:你可以把自己關起來,但卻無法永遠阻擋世界的來襲。」

J.R.R. Tolkien

Tolkien 活在一個充滿可能性、夢想與奇想的世界裡。對他而言,創作與想像無邊無際,而這保貴的天賦也深藏於他的寫作中。他夢想著一個理想世界——只要人們彼此扶持、團結抗惡、捍衛信念,那樣的世界便不再遙不可及。這份理想主義,來自他天馬行空情感細膩人格特質之間的巧妙互動。

此外,Tolkien 對外在世界懷抱無窮好奇,特別是不同種族、文化、語言與其神話傳說。他語言方面的天賦讓他能創造出全新且獨一無二的語言,而這些語言亦衍生出相關神話與故事。

情感細膩

「如果你真想知道中土世界的靈感根源,那是我對這片大地本身——特別是自然大地——的驚奇與讚嘆。」

J.R.R. Tolkien

儘管有時看起來嚴謹而專注,Tolkien 其實是個內心浪漫、熱愛自然與美之人。他筆下世界與人物的靈感,時常來自他的真實經歷。童年時所居住的鄉間景色,以及他與結褵超過50年的妻子之愛,皆成為他創作的原型。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衝擊亦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作品與人生。身為一位少尉,他對於「普通人」獲得更深的認同與敬意,進而排斥階級與教育所帶來的隔閡。他也終其一生試圖透過藝術與文字抒發失去摯友的哀痛。

隨機應變

「人們說第一步最難踏出。我並不這樣覺得。我相信我可以無限寫出『第一章』——事實上我真的寫了很多。」

J.R.R. Tolkien

儘管 Tolkien 一生著作豐富,但也留下了許多未竟之作與手稿。這些作品後來由其子 Christopher 補齊並出版,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精靈寶鑽》。這些筆記與小說,為已極為龐大的中土傳奇集增添了更多背景與深度。

Tolkien 在需要時能集中精神、努力不懈,但也容易因愛情、文學與幻想而分心。正如許多偉大的創作者(尤其是隨機應變類型)——最強的天賦,往往也是最棘手的挑戰。

自信果斷

「你已被選中,因此務必運用你的力量、勇氣與智慧。」

J.R.R. Tolkien

Tolkien 雖有浪漫主義傾向,卻絕非柔弱膽怯之人。作為自信果斷性格者,他雖不常在大眾面前高聲發言,卻會在他信任的圈子中勇敢發表立場。

他並不在意他人目光,也不會因他人意見而妥協心中信念。他的孫子 Simon Tolkien 分享過一個故事:當羅馬天主教會將彌撒語言從拉丁文改為英文時,Tolkien 極為不滿。他不理會其他教友,依然大聲用拉丁文應答經文。雖然孫子對此行為感到尷尬,但也理解他的堅持,並說道:「他只是做他堅信正確的事罷了。」

總結

如同他筆下的眾多人物,J.R.R. Tolkien 本人也是個複雜且深具魅力的人物。他所創作的《哈比人歷險記》、《魔戒》三部曲及其他小說作品,幾十年來持續對無數讀者與作家產生重要影響。

他富有詩意的文筆,以及對種族與語言多樣性的洞察,構成其筆下世界的多元與精彩。他描繪人性中的美好與黑暗,成功激發讀者的希望與警醒。這些特質正是我們將 Tolkien 歸類為自信果斷型調停者的原因所在。

雖然我們努力準確分析人物的性格類型,但我們也不是萬無一失或無所不知。因此,還是可能有人對 Tolkien 的性格型態有不同的見解。

我們也很希望聽聽你的想法。你認為 J.R.R. Tolkien 擁有什麼樣的性格特質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延伸閱讀

亞拉岡:王者的僕人(《魔戒》人物性格系列

甘道夫:深思熟慮的巫師(《魔戒》人物性格系列

伊歐玟:無畏的女戰士(《魔戒》人物性格系列